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特稿

  • 国际商事调解协议跨境执行问题研究——以《新加坡调解公约》为中心的中国—东盟区域探讨

    邓珊;

    商事调解凭借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调解协议的跨境执行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的法律框架,限制了调解在跨国商事争议中的广泛应用。《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出台,为国际商事调解协议的跨境执行提供了统一规范,不仅大幅提升了国际商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还弥补了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然而,中国—东盟区域内《新加坡调解公约》的推广适用仍面临诸多障碍,如法律制度衔接不足、执行复杂性以及法律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新加坡调解公约》在该区域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有效推广仍需各国完善法律框架、推动创新实践、克服障碍、深化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商事调解与区域经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40;No.192 1-1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专题:警察法学研究

  • 预测性警务赋能校园犯罪治理的逻辑进路与风险规制

    李逯炜;

    校园犯罪治理正面临低龄化、隐蔽化和网络化的新挑战,传统依赖人力巡查与事后处置的治理模式存在预警滞后、资源错配等局限。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预测性警务借助犯罪热点预测、风险人群识别等技术手段,为校园犯罪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为实现预测性警务在校园犯罪治理中的深度嵌入,需从技术适配、数据整合、协同机制和资源配置四个维度系统推进制度构建与路径阐释。尽管该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但也伴随着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及人文关怀弱化等风险。因此,有必要从“数据治理—算法透明—人本融合”等多维视角构建分层规制策略,平衡犯罪治理效能与学生权益保护,为智慧校园警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2025年05期 v.40;No.192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参与网络舆情治理的观念转变

    彭凯;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参与网络舆情治理是推动法治公安建设的应有之义,观念是保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参与网络舆情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参与网络舆情治理的观念转变既是依法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执法为民的现实需要。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观念偏差都是一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参与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观念偏差集中表现为忽视释法说理观念和缺乏有效沟通观念。对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坚持释法说理观念和有效沟通观念。上述建议的目的在于增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提高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力,进而有效地推进法治公安建设。

    2025年05期 v.40;No.192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法学理论

  • 环境司法保障乡村生态振兴:理论根源、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

    张衍斌;纪文旭;

    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环境司法作为关键法治保障,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作用显著。环境司法保障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根基源于宪法生态保护规范体系,同时中国特色党政体制赋予环境司法独特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在环境司法保障乡村生态振兴的系统框架中,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通过职能互补与程序衔接形成协同机制。检察机关依托公益诉讼与法律监督职能,构建立法与执法动态衔接、行政协同及追诉协作机制,从事前介入推动执法规范与责任整合;审判机关则通过预防性司法救济、归口审理模式及巡回审判机制,从事后裁判与执行机制创新强化司法终局保障。二者共同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型,实现司法保护全程覆盖与制度效能实质化。

    2025年05期 v.40;No.19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刑事法定证据种类的反思与重塑

    孟军;李雪婷;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传统以专门性条文规定证据种类,赋予证据种类区别于学理分类的法律效力。条文结构采取有限列举方式,体现一定的封闭性。《刑事诉讼法》历经多次修改,相继吸收和确立新的证据类型,然而证据种类立法规定不够周延、欠缺灵活性,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证据种类改革有重新划分、去概念化和开放化等三种方案,其中开放化方案是目前较为适宜的选择。与证据种类开放化设想相适应,刑事证据立法应加强证据规则建设。

    2025年05期 v.40;No.192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纪检监察监督”概念的嬗变研究

    徐翔;焦富琪;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刻推动了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的系统性融合,对党政监督关系作出全新阐释,“纪检监察监督”概念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系统性重塑。在此背景下,亟须从学理层面厘清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演变逻辑,推进中国特色纪检监察理论体系建构进程。以我国“纪检监察监督”概念的演进逻辑为主线,从概念的萌芽、探索、奠基、式微到并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到新时代新征程当下历史时期的演变,基于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对监督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阐述“纪检”和“监察”关系调整框架下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理论源流与实践生成路径,厘定我国“纪检监察监督”概念作为整合性概念是对“纪律监督”和“监察监督”的概括性表达,进而探究其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职能维度上的不断外延。

    2025年05期 v.40;No.192 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司法探讨

  • 论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起诉主体

    傅贤国;安子月;

    由于层级限制高、诉讼能力欠缺、诉讼动力不足以及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操作性差等原因,省一级以上的消费者协会怠于行使公益诉权的情形较为普遍。检察机关根据司法解释频繁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不仅虚置《民事诉讼法》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条款,还对审级制度造成冲击。因此,有必要扩充其适格起诉主体范围,健全起诉配套机制,厘清适格起诉主体的诉讼权利义务,提升消费者协会的诉讼能力,加强消费者协会与检察机关的联动协作,并理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

    2025年05期 v.40;No.192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智赋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的优化路径——基于广西的实证研究

    陈珊葵;

    社区矫正机构围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社会危险性以及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估,作出是否适用社区矫正的评估意见,为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提供参考。数智赋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能简化工作流程,增强调查评估意见的客观性、实效性。优化路径为搭建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管理系统,实现从委托调查评估到出具评估意见及反馈等一系列线上操作,打通各相关部门衔接配合的线上通道,从而节约司法资源、规范工作流程,助力广西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40;No.192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王胜伟;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导致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频发。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在侵害其他经营者的权益、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的同时亦往往侵害消费者权益。但是,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侵害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表现形式更加隐蔽而难以发现,加上当前法律不完善、消费者维权难度大且成本高等因素阻碍了消费者的维权,尤其是大型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更是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完善现有法律,加强消费者权利教育,建立激励消费者维权的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作用,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主动性和监管效率。多方联动,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互联网市场公平竞争。

    2025年05期 v.40;No.192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优化

    吴家文;袁湘;

    国有资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内的检察公益诉讼能为有效地规范社会行为、遏制国有资产流失、节约司法成本、提高法律效果和社会效益发挥重大作用。由于立法滞后,国有资产公益诉讼仍有案件来源不多、追回权责不明、证明责任分配不细、责任主体惩罚不完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拓宽案件来源渠道、细化证明责任、明确资产追回权责、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公益诉讼队伍建设,完善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保护国有资产的司法目的。

    2025年05期 v.40;No.192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博士生论坛

  • 对司法解释中数额主导行贿罪法定刑升格的反思

    张缤予;

    司法解释确立了行贿数额在行贿罪法定刑升格条件中的主导作用,情节只能作为补足性评价标准。但是,从行贿罪客体、刑法条文表述、刑事政策目标以及司法解释目的视角对这种数额为主、情节为辅的法定刑升格模式进行检视,得出行贿数额在法定刑升格中的评价作用被过分强化的结论。在肯定行贿数额对于行贿行为社会危害性具有衡量价值的同时,应当否认其占据法定刑升格条件的主导地位。因此,应当对行贿数额和情节的关系进行量刑档次选择层面的重构,提升情节在法定刑升格条件中的评价地位,肯定实害结果情节可以单独作为法定刑提升的基准,并参照《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从重情节的规定对行贿罪司法解释规定的入罪情节和法定刑升格情节进行修正。

    2025年05期 v.40;No.192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重婚效力补正规则之构建——基于《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第一条的分析

    王邦铃;

    重婚效力补正具有合理性。重婚效力补正事由包括前婚双方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已经离婚和前婚一方自然死亡。除斥期间的设置具有必要性,当后婚符合补正情形并持续存在超过5年的,应驳回后婚因重婚无效的诉讼请求。当后婚持续存在未超过5年的,不同的补正事由应区分设置考量因素:前婚双方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已经离婚的,考量因素为后婚一方的善意;提起诉讼时前婚一方已经死亡的,考量因素为后婚双方的善意。特殊情形下,重婚方被宣告死亡前再婚,在提起后婚无效之诉时前婚一方已经再婚或其向婚姻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原婚姻关系的,后婚例外有效。事实婚导致的重婚可以参照适用重婚效力补正规则。

    2025年05期 v.40;No.192 10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适用的风险与回应

    孙文波;

    《实施办法》的制定与颁布对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进行了细化,为该制度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但仍未很好地解决实践中因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适用所产生的风险问题。究其本质而言,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文本的模糊性、审查单位对审查工作的重视不足及权责设置的不均衡是导致审查过程中存在失格风险的主要成因。排除限制竞争效果难以量化等问题又会在政策措施出台后引发衍生风险。应当针对上述分析内容对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适用的风险进行回应,以保障其能够更好地调和竞争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实现经济治理多元化的格局。

    2025年05期 v.40;No.192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正>《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曾用名《广西法学》,创刊于1986年8月,双月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主管、广西警察学院主办的法学类专业学术期刊,截至目前已出版发行共40卷192期,国际国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8628,CN 45-1262/D。现设有特稿、专题研究、法学理论、司法探讨、青年法学论坛(博士生论坛)、法学教育等栏目。2025年重点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025年05期 v.40;No.19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