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满;杨草;孟子硕;
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监察机关从制度建设与实践不同层面推进完善监检衔接机制,形成了配合有力、制约有效、衔接有序的关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在提前介入制度实施、证据审查、退回补充调查或自行侦查、认罪认罚从宽适用、沟通协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监检衔接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应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问题为导向,以制约权力、保障基本权利为准则,从规范提前介入机制,构建证据规则和审查机制,强化退回补充调查、自行侦查的运作,完善基本权利司法保障,搭建监检共享共商沟通平台等方面不断推进监检衔接机制规范化、法治化,促进监检机关配合更为顺畅、制约更加有效,推动形成惩防并举反腐体系和惩防腐败能力法治化的新境界。
2025年03期 v.40;No.190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姚忠仁;谢佳澎;卢瑶;
行贿罪立法从附属于贪污贿赂犯罪到独立并慢慢形成罪名体系,针对行贿罪的刑事政策也经历了在宽和严之间不断摇摆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针对新的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受贿行贿一起查,对检察机关参与行贿犯罪办理提出新的要求。检察机关应当更新司法理念准确把握办理行贿犯罪立法变化,针对行贿犯罪治罪重点,在治罪中治理,在治理中预防行贿犯罪发生。行贿犯罪综合治理应从完善追缴违法所得机制、参与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前科消灭制度、完善以检察建议为主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社会治理。
2025年03期 v.40;No.190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奕玮;豆兴伟;
在擅自发行证券的非法集资活动案件的司法认定中,主要集中于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擅自发行股票罪定罪处罚。准确界定擅自发行证券活动的行为性质,是准确适用刑法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司法认定上应优先适用作出特殊规定的罪名。刑法规制应实质重于形式理解“证券”的含义,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强监管背景下,提出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罪状表述和对象的修订建议,紧密衔接刑法规范与行政法规,有助于准确认定犯罪行为,兜底罪名限缩适用,罪责刑统一适当。
2025年03期 v.40;No.190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顾能婵;何立荣;
交通肇事逃逸使被害人遭受二次碾压,其逃逸行为被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还是“逃逸后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情节,是司法实践中的困惑,也导致执法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判情形的发生。学术界对此情形下的逃逸行为如何定性也有不同的主张,有主张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有主张设立不救助罪的,本文主张应定为故意杀人罪。把交通肇事后逃逸使被害人遭受二次碾压的逃逸行为定性为故意杀人罪,符合刑法学的犯罪构成理论、转化犯理论、罪数理论,也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构成要件,同时能解决司法实践的困惑,统一执法标准,做到罚当其罪。
2025年03期 v.40;No.190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一灵;
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频发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与之匹配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尚未建立。中央顶层设计付之阙如,部分地方试点难以推行。相关案件进入法院,面临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认识不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适用分歧等司法困境。正确审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纠纷,应从坚持人民至上、司法谦抑、倾斜保护三方面优化司法理念。为实现裁判趋同,劳动争议审理中应立足事实优先,结合个人自主性、收入构成、职业身份等要素强化从属性强弱的认定,以重塑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实质标准;侵权责任纠纷审理中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管理新特点,准确判断平台的过错程度,完善责任分担机制。
2025年03期 v.40;No.190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6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